基于XOD理念的退役风光设备回收利用+换新经营+利益共享(RRS)商业模式研究九游体育-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娱乐APP下载
2025-11-19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app,九游下载安卓,九游体育,九游,九游下载,九游体育娱乐,九游体育app,九游体育网页版,九游真人,九游棋牌,九游捕鱼,九游娱乐靠谱吗,九游体育官网,九游官网我国风电、光伏设备即将迎来退役潮,但回收利用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面临处置成本高、相关制度规范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制约着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探寻并建立有效的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可提高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率。结合第三方回收模式、回收利用一体化模式的优劣势,创新性提出基于XOD理念的“回收利用+换新经营+利益共享”模式(Recycling & Repowering Stake-based Model,简称RRS模式),以及几种实施方式,并通过算例论证了利用RRS模式更新改造风光电站的可行性;发现存在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随换新持续时间减少而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且该模式并非普适性方案,也是有其适用条件的。最后,提出了要进行多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方案,加快处置能力布局、构建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链条,防范潜在风险、开展多种经营等建议。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正引领电力系统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加速转型。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8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11.26亿千瓦,大大超过火电装机容量(15.03亿千瓦),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主要力量。2025年9月24日,我国宣布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明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随着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快速增长以及设备更新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自2030年起退役风电光伏量将呈爆发式增长态势[1],由此产生的固废量非常巨大。面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的难题,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打通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的最后一环,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退役风电设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已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印发的《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结合《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明确要求,我国正系统推进风电行业设备更新工作,政策鼓励对并网运行满15年或单机容量低于1.5MW的风电场实施改造升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20~25年,我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目前风电场“以大带小”的升级改造导致市场峰值提前到来。业内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产业将迎来第一波大规模风电机组“退役潮”。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分析数据,到2025年风电退役机组将达到1800多台,装机容量为1.25GW(超过20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10GW/年(210万吨),到2035年累计将达到100GW(约2000万吨),2045年累计将达到150GW(约2500万吨~3000万吨)。
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问题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退役设备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并不得擅自以填埋、丢弃等方式非法处置退役设备,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报废光伏组件和报废风机叶片及边角料均被列入可再生类废物(SW17),在国家层面退役风电光伏设备有了明确的定义。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
应用于产业发展,XOD理念通过对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非经营性或准经营性公共事业,或者产业废弃物回收、工业危废无害化处置等可能会影响公共利益的企业责任,和经营性项目/活动有机结合,建立功能完备的产业链,优化提升公共事业发展质量,最终推动公共事业(或企业责任)从财政投入(或企业ESG支出)依赖创新转型为产业增值,依靠关联产业/资源开发,将公共事业特别是公益事业供给水平和质量提升(或企业ESG水平提升)带来的外溢效益加以回收并反哺公共事业投入(或企业ESG支出),形成公共事业(或企业ESG)投入和回收的闭环,从而有效缓解政府投入(或企业成本)压力。以满足特定公共功能需求为导向,通过“公共事业+关联产业”组合实施,建立反哺机制(即以经营性收益反哺公共事业投入),实现整体资金自平衡的综合发展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机制破解公共事业缺少充足现金流、资金紧缺、难以持续的问题,或需承担相关责任的企业不愿投入、无钱投入的问题,实现公共事业和相关产业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个年产10万吨退役风电设备及废料回收利用项目,大概可处置700MW风电场的退役设备。如租用厂房、来料堆场,总投资约3亿元(含仓储、环保等)。假设叶片占比35%,10万吨退役设备中叶片约3.5万吨,平均处置成本约1000元/吨(含运输成本,暂按100元/吨),则叶片回收处置成本3500万元;其他部件回收成本(塔筒、机电设备等):金属部件可通过竞价回收抵消部分成本,剩余成本约 300元/吨(含运输、切割等),65000吨×300元/吨=1950万元;总回收成本5450万元。而综合销售收入约260元/吨,加上厂房、来料堆场租金500万元/年,其他运营成本一年400万元,如满负荷生产,则毛利润约-3750万元/年。鉴于废弃物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为10~20年,而退役风电设备回收处理工艺复杂,本文暂取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15年。
构建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数字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打造“一平台、多应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引导风电光伏生产制造企业强化信息公开,如向有关主体公开零部件原材料、产品结构、拆解技术等关键信息,提供回收利用技术建议,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另一方面,整合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生产、交易、维修、报废、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数据,建立设备溯源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服务商业模式形成。平台提供设备状态评估、回收渠道匹配、技术方案推荐等增值服务,推动形成“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AI算法分析设备残值与回收价值,智能匹配最优回收路径,降低企业信息获取成本。平台还可支持区域协同治理,实现跨区域设备流转信息共享,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全面提升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效率与规范化水平,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渠道,不断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中提到具体支持方向包括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加大对能源电力等领域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另外,从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节能节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依法享有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项目在建设阶段除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外,也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股权投资、特许经营、专项债券等多种形式募集资金,保障项目落地。
2025年9月20日,四川电力现货市场出现全天负电价,最低达-50元/MWh,暴露出新能源发电收益易受上网电价冲击等潜在风险。负电价扭曲价格信号,影响投资预期与资源配置,亟需健全市场出清机制,合理设置价格上下限,防止恶性竞争。建议对风光设备换新回收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机制电量支持。开展换新经营业务的企业应加强储能应用,提升发电稳定性,并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拓展收入来源。鼓励发展微电网,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消纳绿电,提升能源效率。同时,拓展多元化经营,从销售再生产品、售电向新能源设备“换新+回收+利用”一体化和能源规划、投资、运营一体化转型,发展新能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电、热、冷、气多能协同的综合服务,增强抗风险能力,助力新能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